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9年12月29日在上海举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江明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委员吴奇教授/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施剑林研究员/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薛奇教授(南京大学)、顾忠伟研究员(四川大学)、童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乔金樑教授级高工(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杨玉良教授/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出席了本次会议;薛群基研究员/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院)、安立佳研究员/院士(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希教授/院士(吉林大学)、江雷教授/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事请假。出席会议的还有复旦大学科研院基地建设与成果管理处张倩宜副主任、陈卓敏副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建东、副系主任兼实验室副主任丛培红、实验室副主任吕文琦,高分子科学系党委书记张志芹,系主任彭慧胜、副系主任杨武利、冯嘉春,共享仪器平台主任屈泽华,实验室部分固定人员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江明院士主持。主要议程如下:(1) 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汇报2019年度实验室总体工作情况;(2) 委员们审议2019年度实验室运行情况;(3)实验室重要奖项和重要项目的申报试讲,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江明院士首先对各位委员不辞辛劳、百忙中赴会表示感谢。丁建东主任在2019年度实验室工作报告中,简要概况了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实验室在日常运行和管理、开放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仪器平台建设、国拨经费使用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介绍了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中的八项年度代表性的工作进展,以及两项年度标志性成果,最后对2020年度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展望。
与会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2019年度取得的成绩,认为实验室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良好,尤其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团队力量比较强。委员们更对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等提出了建议和指导性意见,汇总如下:
一、关于实验室的定位和特色:科研水平的评价机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变迁,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倡导“反四唯”,强调产业化和应用转化,但不应该将“不唯论文”理解为论文无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有特点和规律,不宜相互比较。要尊重科学的规律,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各自用合适的指标表述不同的科学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本实验室的特色,不必要跟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特色,这样才能长久立足、稳步发展。
二、关于产业化、成果转化:实验室的研究一部分申请了专利并得到授权,如何体现授权专利的价值,并进一步组织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推广,同时要与工业界多交流,了解工业界的需求,使得科研真正能解决工业界的实际需要,以期达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创新创业实现有价值的产业化的目标。
三、关于人才引进:近年来,实验室引进了一些优秀年轻PI,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真正融入实验室的文化,真正成长起来;另外,建议引进有潜力的年轻人,实验室创造条件培养其成长,使其愿意扎根于实验室进一步发展。
最后,委员们听取了实验室重要奖项和大项目的预答辩,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