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纪要 (2023年3月25日)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023325日在上海举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江明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委员薛群基研究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薛奇教授(南京大学)、顾忠伟研究员(四川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童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乔金樑教授级高工(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杨玉良教授/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出席了本次会议;吴奇教授/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施剑林研究员/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江雷研究员/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张希教授/院士(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因事请假。出席会议的还有复旦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马余刚院士、科学技术研究院徐晓创副院长、科研院基地建设与成果管理处赵岩处长、张倩宜副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建东、高分子科学系党委书记刘顺厚、系主任彭慧胜、副系主任兼实验室副主任丛培红、副系主任杨武利和冯嘉春、副书记王芳,材料科学系副系主任梅永丰、方晓生教授,高分子科学系邵正中教授等十余位实验室固定人员。

  本次会议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会议由江明院士主持。主要议程如下:(1) 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教授汇报2022年度实验室工作;(2)委员们审议实验室工作报告

  丁建东主任在2022年度实验室工作报告中,简要回顾了实验室的历史沿革,汇报了实验室2022年度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国拨经费使用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2022年度的重点工作包括新引进14PI、总值约1亿元的大型仪器购置以及在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后对2023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与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2022年度取得的成绩,多位委员认为实验室在生物医用材料应用方面17年磨一剑,目前取得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成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委员们更对实验室面临重组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指导性意见,汇总如下:

一、关于队伍建设:实验室在新引进人才时,要充分考虑新进人才的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方向的交叉互补,以及不同研究方向的人才均衡布局。

二、关于研究方向:重组计划中新的四个研究方向中的高性能化、智能化等的提法很好。要利用重组的机会重新聚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四个方向需要有机结合、相互衔接。比如通用高分子高性能化的发展,需要包括合成化学、结构和性能以及材料等多方向基础研究的支撑。

三、关于国家需求: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正在进行改革,实验室在组织科研时要更多地考虑新环境的影响。作为高分子方向的国重室,目前的研究中对于高分子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都有涉及,建议未来重组的报告阐明实验室通过基础研究能够解决哪些挑战,以增加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之间的联系。

  徐晓创副院长代表科研院感谢各位专家对重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简要介绍了目前的重组进展情况。实验室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出背后的重大科学问题,然后布局科研任务。科研院也将围绕科技部接下来的工作布置,积极地做好相关的组织和协调,推动重组工作顺利完成。

  最后,江明院士作了简短总结,他说面临科技部改革和实验室重组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委员们提出的意见是十分中肯有益的,相信会引起与会人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实验室的研究骨干和资深学者能更深入地和实验室主任一道深入研讨实验室的发展大计,群策群力,把实验室各方向的工作做得更好。最后感谢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