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纪要(2021年4月17日)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17日在上海举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江明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委员薛群基研究员/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院)、吴奇教授/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施剑林研究员/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江雷教授/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立佳研究员/院士(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薛奇教授(南京大学)、顾忠伟研究员(四川大学)、童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乔金樑教授级高工(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赵东元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出席了本次会议;张希教授/院士(吉林大学)、杨玉良教授/院士(复旦大学)因事请假。

       出席会议的还有复旦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基地建设与成果管理处处长徐晓创、管理处张倩宜副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建东、副系主任兼实验室副主任丛培红、实验室副主任吕文琦,高分子科学系党委书记刘顺厚,系主任彭慧胜、副系主任冯嘉春,重点实验室共享仪器平台主任屈泽华、副主任高瑞华等。实验室部分固定人员列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外地专家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本地专家线下参会。会议由江明院士主持。主要议程如下:(1) 复旦大学校领导致辞;(2) 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教授汇报2020年度实验室工作;(3) 丁建东汇报实验室重组工作方案;(4) 委员们审议实验室工作报告及讨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相关事宜。

       江明院士首先对一年余未见的老朋友能够云上相见表达了欣喜之情。复旦大学校党委常委赵东元院士代表学校对各位委员百忙中抽空赴会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感谢。丁建东主任在2020年度实验室工作报告中,按照2019年科技部新改版的工作报告的编排要求简要概括了本年度实验室的成果和运行情况,并对2021年度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展望。丁建东教授还对已经启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重组的原则和目标、重组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条件平台和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与会委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要点如下:

(1)与会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2020年度取得的成绩,认为实验室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良好。

(2)委员们认为“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基本可行。 关于实验室的名称:多数委员认为,要打造一个有深度、有名望的实验室,往往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名望需要时间的积淀,因而名称不宜经常更动。并列举国内外例子作为佐证,比如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外的德国马普所、法国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都很有名望。同时要与时俱进,以长久立足、稳步发展。

(3)委员们认为,复旦大学的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便在重组的大背景下,在面向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维持基础研究的优势和保持一些专门从事纯基础研究的人员,仍有必要,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员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实验性或理论性的研究。

(4)关于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委员们认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背景下, 实验室队伍往“宽”和 “深”方向拓宽均有必要。建议考虑分类考核机制。

       最后,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教授做了简短总结,并再次衷心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百忙中赴会及对实验室的运行和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