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纪要 (2008年12月6日)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2月6日在上海复宣酒店举行。实验室学术委员薛奇教授 (南京大学) 、童真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伍青教授 (中山大学)、安立佳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郑强教授 (浙江大学)、李子臣教授 (北京大学)、林嘉平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李新贵研究员 (同济大学)和江明院士 (复旦大学)、李同生教授 (复旦大学)、邵正中教授 (复旦大学)、丁建东教授 (复旦大学)出席了会议,杨玉良院士 (复旦大学)、吴奇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忠研究员 (中科院北京化学所)等学术委员因另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而请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董建华处长被特别邀请参加本次会议。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分子科学系党委书记张炜高级工程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汪长春教授和邱枫教授,高分子科学系主任武培怡教授,系公共仪器室主任丛培红副教授,以及杜强国教授、黄骏廉教授、姚萍教授、刘天西教授、倪秀元教授、何军坡教授、杨武利副教授,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兼秘书吕文琦博士、系办公室主任詹永森工程师等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江明院士主持,对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在百忙之中赴会,给予实验室工作的指导、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主要议程:(1)审议实验室2008年度工作报告;(2)审查实验室工作和运行情况,并就迎接2009年度科技部对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进行工作计划讨论,还就今后五年如何更好地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提升整体水平等提出规划建议。

       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教授作了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主要报告了本年度的人才队伍建设、开放管理工作和年度主要科研数据,汇报了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过程,通报了最终获得“优秀”的结果,并分析了2009年科技部化学领域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形势。今年在研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以及5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新增973项目1项(丁建东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各1项;新实施了若干复旦大学高访计划和实验室开放课题;以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且实验室固定人员为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较2006年均有上升。

       实验室主任丁建东教授指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尚待加强;提出如何做到竞争激励机制与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统一的问题;分析了明年科技部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严峻形势,提出迎接挑战的问题;提出未来实验室发展前景的思考。

       学术委员会成员对2008年工作进行了审议。并着重就本实验室未来发展、明年科技部评估的形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1. 委员们对于本实验室在教育部评估中获得“优秀”并不感到意外。关于明年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认为形势非常严峻,需要认真应对,在实验室面积和运行经费上要努力争取学校支持。

  2. 努力争取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国家对其支持是最低600万元/年,好的实验室1000万元/年,五年下来5000万,科学院系统也有200~300万元/年的资助,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分钱没有,五年下来的差距想撵也撵不上了。不能只考虑通过评估晋升,要多渠道想办法,争取在科技部纳入立项指南的路也要考虑。

  3. 做学问要纯洁,对待评估要努力争取,但不去搞任何拼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也很重要。搞基础研究对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也是必须要求的,但很多高影响因子文章的引用率并不高,因此,更要强调能真正解决科学问题。

  4. 在实验室后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上,委员们提出要辩证,不需要过分强调引进,进实验室后成为杰青、教授也很值得赞扬。

  5. 关于竞争激励机制和和谐氛围的问题,认为要把握好度,不考核绝对不行,考核过度也不合适;竞争要有序,而目前国内的竞争有序性差一些,做到有序竞争就能达到和谐。

       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还安排了学术交流活动,特别邀请了四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别是:1,董建华研究员:高分子科学若干前沿问题;2,薛奇教授:纳米颗粒表面单分子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3,伍青教授:催化乙烯聚合的枝化结构控制;4,李子臣教授:基于可控自由基聚合的高分子合成。报告受到本实验室的教师和研究生的高度赞赏,取得良好效果。